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零售得到了飞速发展的机会,各大行业纷纷入局,生鲜+新零售,美妆+新零售等等,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前进中,而恒美小铺作为大健康+新零售的创业平台,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目前医药领域大家正在尝试的大健康+新零售的几个方向。
1. O2O模式
O2O模式,又叫到家模式,借助各类APP、小程序等为消费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可以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一个门店即可服务四五公里内的顾客,获客面大大提高,对门面的要求降低。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提供一个更便利的购物方式,尤其对于年轻人群更有吸引力。这是当前最成熟的也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零售模式。
当前很多连锁都在做O2O,有益丰、海王、大参林等传统连锁企业,也有叮当、泉源堂等主攻O2O的企业,也还有康爱多、百洋等B2C医药企业。
伴随着移动支付、同城配送这2个基础设施在2016年基本成熟,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也先后开放医药入口,整个医药O2O市场的增速是非常快的,2017年行业对比2016年应该不低于两倍的增速。叮当药房有一些门店O2O的订单可达线下门店五倍以上,侧面可以印证这个市场的快速增长。
2. 用户数据的尝试
所谓用户数据的尝试,出发点就是把消费者的各项交易、健康等数据拿到,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分层,再有正对性的进行营销活动。
例如:知道A顾客买过糖尿病药,血糖指数高、偏好买某个价格区间的商品,B用户则是偏好高价位区间的一个孕妇等,这些数据知道后,再进行不同的推送推广,更进一步可以在消费者进店的时候基于用户画像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介绍和导购话术,这样就能很好的提高整体的销售。
线上电商企业基于消费者数据在用户运营和精准营销上做的非常好,目前一些大中型连锁也在做这块的尝试,但在线下门店做这个尝试的难点是在于数据样本量比较小,可取的数据往往只有交易数据,更多的消费者健康数据以及基本属性数据拿不到,另一方面是不少顾客是非会员,没有数据的沉淀。
这2个方面近年来也迎来了一些改变的契机,一是阿里等企业做新零售,愿意去提供一些消费者大数据,使得连锁药店有机会获取到门店消费者更多的画像数据,另一方面是现在一些智能设备比如智能血糖仪等设备的出现开始丰富了消费者的健康数据。
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十分依赖线上巨头的开放合作和先进软硬件技术的迭代。
3. 商品多元化尝试
商品是人货场里面很重要的一环,而在商品层面的创业也是新零售的必经之路,在药店行业,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多元化的心,这块的尝试一直都在做。近两年还能看到突破传统大健康外的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跨境保健商品、饮品区域等尝试。
4. 自助售药机的尝试
随着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类似友宝这样的自助零食机一下子爆发式增长,而自助售药机则稍晚一些也似乎迎来第二春,包括饿了么也插进来做售药机了。
目前自助售药机有几个场景,一个是作为承接O2O夜间流量的角度来做的售药机,这块饿了么等企业已在操作,仍是依附于门店本身,解决了人力成本问题。
一个是作为销售空间的拓展,这个比较依赖于各地政策。还有一个是作为节约药店空间的尝试,比如之前的苏州全植药房等借助一些店内机器柜存储药品节约空间,但并不太成功。
5. 购物体验的尝试
这个方向更多的是门店装修风格的改善带来顾客购物体验的改善,比如网红的万芸健康药房等。这方面其实与新零售关系较小了,更多的是装修升级。
对于医药大健康领域,目前新零售除了O2O模式相对成熟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在摸索尝试阶段,没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短期内不需要花太大精力进去。